石家庄平山大峡谷漂流开业迎客
石家庄平山大峡谷漂流开业迎客
石家庄平山大峡谷漂流开业迎客
魏瑞江,河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(gōngchéngshī)。36年来,她扎根业务(yèwù)(yèwù)一线,围绕河北省粮食安全和(hé)设施蔬菜生产气象保障,针对农业生产中存在(cúnzài)的(de)气象问题和气象业务中的技术问题持续攻关,提出(tíchū)多项农业生产和气象业务服务建议以促进农业丰产增效,是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、全国农业气象专家组成员,先后荣获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、中国气象局首席气象专家、全国五一巾帼标兵、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。
小满将(jiāng)至之时,麦穗微饱。正是燕赵大地冬小麦灌浆盛期,是决定小麦粒重(lìzhòng)、产量高低的关键期。
河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魏瑞江,一早便来到石家庄市藁城区的麦地,她折下一株青黄麦穗,放在手掌间来回(láihuí)揉搓,轻轻吹去麦壳,捏捏麦粒的饱满(bǎomǎn)度,再放嘴里嚼一嚼、咂摸(zāmō)咂摸——她要看看今年一株麦穗上有多少籽粒(zǐlì)、籽粒灌浆是否饱满,以及小麦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的吻合(wěnhé)程度。
中国(zhōngguó)气象(qìxiàng) ,赞(zàn) 7
农田,是魏瑞江的另一间“办公室”。在同事看来,“她不(bù)在办公室,就(jiù)在田间,不在田间,就是在去田间的路上”。
这条去往田间的路,她走了36年(nián),足迹遍布星夜阡陌、田埂河道(hédào),身影遍布于各种交通工具——
20世纪80年代,魏瑞江单车一支,一头扎进田间,察看农作物长势,了(le)解农业政策,聆听农民对气象的需求;20世纪90年代,她(tā)与同事跨上摩托车,拐入小径,蹓上田埂,长时间骑行,一路颠簸,皮鞋(píxié)被车轱辘磨损了,脚后跟也(yě)磨破了……固然农业气象站可以提供相关(xiāngguān)数据,“但作物的生长情况怎样,还是得亲眼去看看(kànkàn)心里才踏实。”
大豆开花、玉米抽雄、小麦拔节,无论哪个农时,总能在田间看到她(tā)的(de)(de)身影。“一有风吹草动,便踏上去农田的路”是她一贯的工作状态,“深入田间地头,才能摸清实情”是她坚持的工作原则。
2021年9月30日,魏瑞江(左一)赴河北省宁晋县农田察看降水对秋收的影响(yǐngxiǎng)。 受访者(shòufǎngzhě)供图
脚踏泥泞,俯首躬行。魏瑞江的广阔天地,在路上,在农田。一个(yígè)在农田间来回(láihuí)穿梭的身影,正从广袤田野走来。
谈及与土地的缘分,在(zài)魏瑞江看来(kànlái),是刻进了(le)骨子里的。她生在农家(nóngjiā),长在乡村,七八岁便跟着父母到地里除草、逮棉铃虫……家里的玉米正值大喇叭口期,生了钻心虫,她自告奋勇去打“碎石子药”。但有时刚打完药,一场雨倾盆而下。她心想,要是能提前知道就好了。她也(yě)会(huì)利用雨天“偷懒”,在雨后撒施尿素,农田里既有水又有肥,省了浇水的力气。这让她明白,“地里时时刻刻需要人管”。春天播种施肥、夏日灌溉(guàngài)收麦、秋天翻耕备种、冬天(dōngtiān)休养生息,四季更迭,地里总是离不开农民的辛勤耕耘与精心管护。
眼看父辈土中刨食、靠天吃饭的(de)艰辛与不易,小小的魏瑞江就立下质朴的心愿,学好知识,回报养育她(tā)的父母,还有这片希望的热土。
知农爱农,方能学农(xuénóng)。当初高考后填报志愿时,她(tā)找到了心中所属,在第一志愿中就选择了南京气象学院(xuéyuàn)(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)农业(nóngyè)气象专业,向她心里的目标“让农民种地收粮不犯愁”迈出了关键一步。
1989年(nián),大学毕业后她进入邢台市南宫(nángōng)县气象局工作。南宫是全国棉花主产区之一,素有(sùyǒu)“冀南棉海”之称。她骑上自行车,到田里(tiánlǐ)与农户一起打(dǎ)棉花叉、采棉花。起初,没人搭理这个说着普通话的小姑娘。魏瑞江自报家门,一头扎进农田,边聊边干农活,讲小时候抓棉铃虫的经历,念叨学到的气象知识……自此,这个小姑娘成(chéng)了农民(nóngmín)的农活“搭子”,她既观测到了作物的生长规律,也了解了农户的需求。
2010年5月(yuè)20日,魏瑞江在河北省新乐县麦田察看(chákàn)小麦灌浆状况。 受访者供图
2009年11月初,一场大雪突袭河北(héběi)。尽管(jǐnguǎn)常说:今冬麦盖(gài)三尺被,来年枕着馒头睡。但因遭受持续雨雪、低温危害,春季河北冬小麦出现较差苗情(miáoqíng)。对此,魏瑞江先后20余次前往农田,白天动态跟踪冬小麦灌浆状况和田间小气候,晚上写专题报告。
她发现,虽然冬前暴雪和春季低温造成冬小麦亩穗数减少,但春季低温相对(xiāngduì)延长了小麦穗分化时间,利于小麦穗粒数增加,同时(tóngshí)灌浆(guànjiāng)期天气条件好转,且各地加大田间投入,小麦灌浆饱满(bǎomǎn),相对挽回了产量。
这场灾害有惊无险,但(dàn)有一件事被她记挂在心。
魏瑞江察看倒塌的温室。 受访者供图(gōngtú)
农业气象的核心是什么?在她看来是核定气象条件对农业的影响。但常用的服务用语“利于”或“不利于”是一个模糊概念,农民听得懂吗?是不是可以(kěyǐ)研究一种方法,定量评价(píngjià)气象条件的适宜程度,让气象服务从(cóng)定性(dìngxìng)化表述走向定量化评价。
魏瑞江从模糊数学中得到启示,发现用关键气象因子的(de)气候适宜度来衡量比较可行,“气象条件定量评价模型”的雏形概念初步形成。量化(liànghuà)后的利于与不利于被转化为0至1之间的数据值(zhí),低于0.3是不适宜,高于0.7是适宜,中间(zhōngjiān)属于较适宜,这是最初的三个等级。
2001年5月中旬,河北出现重度(zhòngdù)干热风天气,正值冬小麦(dōngxiǎomài)灌浆关键期,小麦受害后一般会(huì)减产5%至10%,严重时可减产20%以上。模型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,魏瑞江觉得自己“发现新大陆了”。
她还发现河北三大农作物小麦、玉米、棉花,对气象要素的要求精细度较高且各有不同(gèyǒubùtóng)。“如果能针对不同作物计算气候适宜度,那对于该种作物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。”对此,研发了河北省(héběishěng)农作物气候适宜度判定系统,并把定量评价成果凝练成全国(quánguó)通用的行业标准(hángyèbiāozhǔn)。2023年7月1日,《农作物气象条件定量评价技术(jìshù)导则(dǎozé)》气象行业标准正式颁布。
2021年3月9日,魏瑞江(左三)在河北省新河县,和市县气象局业务人员一起,察看冬小麦返青和长势状况(zhuàngkuàng)。 受访者供图(gōngtú)
1988年,我国启动“菜篮子”工程,设施蔬菜是(shì)重要内容之一。一时间,日光温室在燕赵大地如雨后春笋般(bān)涌现。
石家庄市(shíjiāzhuāngshì)高邑县的(de)朱大叔是种菜的“好把式”,但温室种植却让他尝尽了酸甜苦辣。按照传统经验种植,温室蔬菜常出现刚挂果,叶子发霉,黄瓜很快烂掉(làndiào),喷药施肥后(hòu)秧苗疯长,却不挂果实的怪现象,困惑不已的朱大叔找到他的老朋友魏瑞江。
魏瑞江也不知缘由,“不知道就得去研究”。此时,国内设施小气候(xiǎoqìhòu)观测仪器研制尚处于起步阶段,没有经验可循,她便连续观测日光温室小气候和(hé)黄瓜生育状况。“农业气象的复杂就在于要考虑两种情况。”既要遵循天时变化,又要把准农田命脉,她把这份工作(gōngzuò)比喻(bǐyù)为“厨师”,光看(guāngkàn)火不看锅,光看锅不看火,都做不出菜。
先(xiān)从“火候”入手——
设施种植种类不断丰富,且设施小气候的相对封闭性及其与外界大气候(dàqìhòu)的依变关系,决定了设施内(nèi)小气候的多变性及致灾的复杂性。
原来,设施农业也会受灾害性天气影响。其中(qízhōng),低温(dīwēn)寡照是影响河北设施农业的主要灾害。“在温室(wēnshì)兴起前,低温寡照不是灾害,它随着设施农业的兴起而出现。”
再(zài)盯紧温室这口“锅”——
蔬菜如何长成?魏瑞江决定从黄瓜(huángguā)入手,它的种植面积较大(jiàodà),且生长发育与温室小气候紧密相关。
做探索性研究,就像在黑夜中摸索。魏瑞江在温室内架设了(le)黄瓜观测仪,仪器夹子的感应片(piàn)可监测其直径动态生长情况(qíngkuàng)。历经2008年至2011年四年八茬,她终于摸清(mōqīng)日光温室小气候时空变化规律,得出“河北中南部(zhōngnánbù)地区是低温寡照灾害高发区域、冀东地区发生风险较小”的结论,建议对热量和(hé)光照要求较高的果菜类日光温室向冀东地区发展。
此时(cǐshí),她的思考走向更深处——
如何降低低温寡照(guǎzhào)对(duì)温室的影响?她从几百万个数据中凝练出低温寡照及其复合灾害指标和预警指标,建立低温寡照灾害风险(fēngxiǎn)评估模型,确定低温寡照灾害风险阈值,对河北省低温寡照灾害进行风险区划,在(zài)省内外气象部门推广日光温室灾害预警预报服务平台,每年减轻(jiǎnqīng)受灾损失数千万元。
温室种植怎么管(guǎn)?她根据温室内热量状况,提出在(zài)热量充足阶段,应着重挖掘蔬菜生长发育潜力;在热量较(jiào)充足阶段,应着重防灾减灾措施的实施;在热量欠充足阶段,应改良种植茬口,在冬季增种一茬(yīchá)叶菜。
2019年2月22日,魏瑞江(右一)和(hé)同事在日光温室察看连续低温寡照对蔬菜的影响。 受访者(shòufǎngzhě)供图
温室怎么建?同一温室的不同(bùtóng)位置,温度并不一致。如(rú)白天温室的南部比北墙处温度高,上部比底部温度高,夜间则(zé)相反。她用彩色图标注不同墙体日光温室增温保温性能差异。
“要做有用的(de)科研,农民认可是关键(guānjiàn)。”田间的麦浪翻滚,棚内(péngnèi)的瓜果飘香,农民洋溢的笑容,这一切,汇聚成她内心最简单的愿望——岁岁年年,皆能如此安宁富足。
《新时代气象榜样(bǎngyàng)风采录(第一辑)》
中国气象报社 出品(chūpǐn)
编辑:张嘉赫 丁继武(jìwǔ)
互联网(hùliánwǎng)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10120240019 

魏瑞江,河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(gōngchéngshī)。36年来,她扎根业务(yèwù)(yèwù)一线,围绕河北省粮食安全和(hé)设施蔬菜生产气象保障,针对农业生产中存在(cúnzài)的(de)气象问题和气象业务中的技术问题持续攻关,提出(tíchū)多项农业生产和气象业务服务建议以促进农业丰产增效,是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、全国农业气象专家组成员,先后荣获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、中国气象局首席气象专家、全国五一巾帼标兵、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。
小满将(jiāng)至之时,麦穗微饱。正是燕赵大地冬小麦灌浆盛期,是决定小麦粒重(lìzhòng)、产量高低的关键期。
河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魏瑞江,一早便来到石家庄市藁城区的麦地,她折下一株青黄麦穗,放在手掌间来回(láihuí)揉搓,轻轻吹去麦壳,捏捏麦粒的饱满(bǎomǎn)度,再放嘴里嚼一嚼、咂摸(zāmō)咂摸——她要看看今年一株麦穗上有多少籽粒(zǐlì)、籽粒灌浆是否饱满,以及小麦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的吻合(wěnhé)程度。
农田,是魏瑞江的另一间“办公室”。在同事看来,“她不(bù)在办公室,就(jiù)在田间,不在田间,就是在去田间的路上”。
这条去往田间的路,她走了36年(nián),足迹遍布星夜阡陌、田埂河道(hédào),身影遍布于各种交通工具——
20世纪80年代,魏瑞江单车一支,一头扎进田间,察看农作物长势,了(le)解农业政策,聆听农民对气象的需求;20世纪90年代,她(tā)与同事跨上摩托车,拐入小径,蹓上田埂,长时间骑行,一路颠簸,皮鞋(píxié)被车轱辘磨损了,脚后跟也(yě)磨破了……固然农业气象站可以提供相关(xiāngguān)数据,“但作物的生长情况怎样,还是得亲眼去看看(kànkàn)心里才踏实。”
大豆开花、玉米抽雄、小麦拔节,无论哪个农时,总能在田间看到她(tā)的(de)(de)身影。“一有风吹草动,便踏上去农田的路”是她一贯的工作状态,“深入田间地头,才能摸清实情”是她坚持的工作原则。

2021年9月30日,魏瑞江(左一)赴河北省宁晋县农田察看降水对秋收的影响(yǐngxiǎng)。 受访者(shòufǎngzhě)供图
脚踏泥泞,俯首躬行。魏瑞江的广阔天地,在路上,在农田。一个(yígè)在农田间来回(láihuí)穿梭的身影,正从广袤田野走来。
谈及与土地的缘分,在(zài)魏瑞江看来(kànlái),是刻进了(le)骨子里的。她生在农家(nóngjiā),长在乡村,七八岁便跟着父母到地里除草、逮棉铃虫……家里的玉米正值大喇叭口期,生了钻心虫,她自告奋勇去打“碎石子药”。但有时刚打完药,一场雨倾盆而下。她心想,要是能提前知道就好了。她也(yě)会(huì)利用雨天“偷懒”,在雨后撒施尿素,农田里既有水又有肥,省了浇水的力气。这让她明白,“地里时时刻刻需要人管”。春天播种施肥、夏日灌溉(guàngài)收麦、秋天翻耕备种、冬天(dōngtiān)休养生息,四季更迭,地里总是离不开农民的辛勤耕耘与精心管护。
眼看父辈土中刨食、靠天吃饭的(de)艰辛与不易,小小的魏瑞江就立下质朴的心愿,学好知识,回报养育她(tā)的父母,还有这片希望的热土。
知农爱农,方能学农(xuénóng)。当初高考后填报志愿时,她(tā)找到了心中所属,在第一志愿中就选择了南京气象学院(xuéyuàn)(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)农业(nóngyè)气象专业,向她心里的目标“让农民种地收粮不犯愁”迈出了关键一步。
1989年(nián),大学毕业后她进入邢台市南宫(nángōng)县气象局工作。南宫是全国棉花主产区之一,素有(sùyǒu)“冀南棉海”之称。她骑上自行车,到田里(tiánlǐ)与农户一起打(dǎ)棉花叉、采棉花。起初,没人搭理这个说着普通话的小姑娘。魏瑞江自报家门,一头扎进农田,边聊边干农活,讲小时候抓棉铃虫的经历,念叨学到的气象知识……自此,这个小姑娘成(chéng)了农民(nóngmín)的农活“搭子”,她既观测到了作物的生长规律,也了解了农户的需求。

2010年5月(yuè)20日,魏瑞江在河北省新乐县麦田察看(chákàn)小麦灌浆状况。 受访者供图
2009年11月初,一场大雪突袭河北(héběi)。尽管(jǐnguǎn)常说:今冬麦盖(gài)三尺被,来年枕着馒头睡。但因遭受持续雨雪、低温危害,春季河北冬小麦出现较差苗情(miáoqíng)。对此,魏瑞江先后20余次前往农田,白天动态跟踪冬小麦灌浆状况和田间小气候,晚上写专题报告。
她发现,虽然冬前暴雪和春季低温造成冬小麦亩穗数减少,但春季低温相对(xiāngduì)延长了小麦穗分化时间,利于小麦穗粒数增加,同时(tóngshí)灌浆(guànjiāng)期天气条件好转,且各地加大田间投入,小麦灌浆饱满(bǎomǎn),相对挽回了产量。
这场灾害有惊无险,但(dàn)有一件事被她记挂在心。

魏瑞江察看倒塌的温室。 受访者供图(gōngtú)
农业气象的核心是什么?在她看来是核定气象条件对农业的影响。但常用的服务用语“利于”或“不利于”是一个模糊概念,农民听得懂吗?是不是可以(kěyǐ)研究一种方法,定量评价(píngjià)气象条件的适宜程度,让气象服务从(cóng)定性(dìngxìng)化表述走向定量化评价。
魏瑞江从模糊数学中得到启示,发现用关键气象因子的(de)气候适宜度来衡量比较可行,“气象条件定量评价模型”的雏形概念初步形成。量化(liànghuà)后的利于与不利于被转化为0至1之间的数据值(zhí),低于0.3是不适宜,高于0.7是适宜,中间(zhōngjiān)属于较适宜,这是最初的三个等级。
2001年5月中旬,河北出现重度(zhòngdù)干热风天气,正值冬小麦(dōngxiǎomài)灌浆关键期,小麦受害后一般会(huì)减产5%至10%,严重时可减产20%以上。模型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,魏瑞江觉得自己“发现新大陆了”。
她还发现河北三大农作物小麦、玉米、棉花,对气象要素的要求精细度较高且各有不同(gèyǒubùtóng)。“如果能针对不同作物计算气候适宜度,那对于该种作物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。”对此,研发了河北省(héběishěng)农作物气候适宜度判定系统,并把定量评价成果凝练成全国(quánguó)通用的行业标准(hángyèbiāozhǔn)。2023年7月1日,《农作物气象条件定量评价技术(jìshù)导则(dǎozé)》气象行业标准正式颁布。

2021年3月9日,魏瑞江(左三)在河北省新河县,和市县气象局业务人员一起,察看冬小麦返青和长势状况(zhuàngkuàng)。 受访者供图(gōngtú)
1988年,我国启动“菜篮子”工程,设施蔬菜是(shì)重要内容之一。一时间,日光温室在燕赵大地如雨后春笋般(bān)涌现。
石家庄市(shíjiāzhuāngshì)高邑县的(de)朱大叔是种菜的“好把式”,但温室种植却让他尝尽了酸甜苦辣。按照传统经验种植,温室蔬菜常出现刚挂果,叶子发霉,黄瓜很快烂掉(làndiào),喷药施肥后(hòu)秧苗疯长,却不挂果实的怪现象,困惑不已的朱大叔找到他的老朋友魏瑞江。
魏瑞江也不知缘由,“不知道就得去研究”。此时,国内设施小气候(xiǎoqìhòu)观测仪器研制尚处于起步阶段,没有经验可循,她便连续观测日光温室小气候和(hé)黄瓜生育状况。“农业气象的复杂就在于要考虑两种情况。”既要遵循天时变化,又要把准农田命脉,她把这份工作(gōngzuò)比喻(bǐyù)为“厨师”,光看(guāngkàn)火不看锅,光看锅不看火,都做不出菜。
先(xiān)从“火候”入手——
设施种植种类不断丰富,且设施小气候的相对封闭性及其与外界大气候(dàqìhòu)的依变关系,决定了设施内(nèi)小气候的多变性及致灾的复杂性。
原来,设施农业也会受灾害性天气影响。其中(qízhōng),低温(dīwēn)寡照是影响河北设施农业的主要灾害。“在温室(wēnshì)兴起前,低温寡照不是灾害,它随着设施农业的兴起而出现。”
再(zài)盯紧温室这口“锅”——
蔬菜如何长成?魏瑞江决定从黄瓜(huángguā)入手,它的种植面积较大(jiàodà),且生长发育与温室小气候紧密相关。
做探索性研究,就像在黑夜中摸索。魏瑞江在温室内架设了(le)黄瓜观测仪,仪器夹子的感应片(piàn)可监测其直径动态生长情况(qíngkuàng)。历经2008年至2011年四年八茬,她终于摸清(mōqīng)日光温室小气候时空变化规律,得出“河北中南部(zhōngnánbù)地区是低温寡照灾害高发区域、冀东地区发生风险较小”的结论,建议对热量和(hé)光照要求较高的果菜类日光温室向冀东地区发展。
此时(cǐshí),她的思考走向更深处——
如何降低低温寡照(guǎzhào)对(duì)温室的影响?她从几百万个数据中凝练出低温寡照及其复合灾害指标和预警指标,建立低温寡照灾害风险(fēngxiǎn)评估模型,确定低温寡照灾害风险阈值,对河北省低温寡照灾害进行风险区划,在(zài)省内外气象部门推广日光温室灾害预警预报服务平台,每年减轻(jiǎnqīng)受灾损失数千万元。
温室种植怎么管(guǎn)?她根据温室内热量状况,提出在(zài)热量充足阶段,应着重挖掘蔬菜生长发育潜力;在热量较(jiào)充足阶段,应着重防灾减灾措施的实施;在热量欠充足阶段,应改良种植茬口,在冬季增种一茬(yīchá)叶菜。

2019年2月22日,魏瑞江(右一)和(hé)同事在日光温室察看连续低温寡照对蔬菜的影响。 受访者(shòufǎngzhě)供图
温室怎么建?同一温室的不同(bùtóng)位置,温度并不一致。如(rú)白天温室的南部比北墙处温度高,上部比底部温度高,夜间则(zé)相反。她用彩色图标注不同墙体日光温室增温保温性能差异。
“要做有用的(de)科研,农民认可是关键(guānjiàn)。”田间的麦浪翻滚,棚内(péngnèi)的瓜果飘香,农民洋溢的笑容,这一切,汇聚成她内心最简单的愿望——岁岁年年,皆能如此安宁富足。

《新时代气象榜样(bǎngyàng)风采录(第一辑)》
编辑:张嘉赫 丁继武(jìwǔ)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